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增强历史主动,本质上是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主动作为,以勇于攻坚克难的担当突破治理瓶颈,以敢于创新的智慧破解治理难题,以善于谋划的远见构建治理格局,形成三者有机统一的治理智慧。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增强历史主动勇于攻坚克难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要以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直面治理挑战,在攻坚克难中推动治理体系向更高形态演进。
在风险挑战面前筑牢治理底线。风险防控能力是国家治理效能的试金石。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正在加深,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历史清醒,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风险交织,更需以坚韧不拔的攻坚精神,完善风险预警、应急响应、协同处置等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应对重大挑战的治理效能。在深层矛盾面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触碰深层次利益关系成为治理必须直面的课题。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破解效率低、活力不足的体制性障碍等改革实践充分表明,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有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着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结构性问题,更需要以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领域动真碰硬,通过制度创新重塑利益分配格局,让治理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治理短板面前强化系统集成。国家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短板弱项往往成为制约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因此,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单点突破,更要注重系统集成。当前,面对老龄化加剧、新业态涌现等新挑战,需以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形成有机衔接、协同高效的治理体系。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增强历史主动敢于创新
创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要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实现治理效能的跃升。
理念创新引领治理方向。治理理念的更新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从"管理"到"治理"的一字之变,蕴含着从政府单一主导到多元主体协同的深刻变革;从"效率优先"到"兼顾公平",体现了发展理念的价值转向;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标志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根本升华。我们实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形成覆盖最广、保障最实的民主形态,正是理念创新引领治理实践的生动范例。在数字时代,更需树立"数据驱动""精准治理""共建共享"等新观念,推动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型,让治理更具温度和精度。制度创新破解治理难题。制度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形成并巩固的。如创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制度创新既立足中国实际,又借鉴国际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方案。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尤其需聚焦国家治理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技术创新赋能治理升级。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治理现代化带来新机遇。"城市大脑"、"区块链+政务"等技术创新正在重塑治理模式。如通过数据智能分析,精准捕捉群众诉求,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闭环。但技术创新也带来数据安全、算法歧视等新挑战,需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规范并重,构建数字治理规则体系,确保技术应用符合公平正义原则,让科技真正赋能治理效能的提升。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增强历史主动善于谋划
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动态实践过程,也是战略谋划过程。要秉持长远眼光,统筹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国内与国际,形成战略谋划与战术执行相统一的治理辩证法。
顶层设计与战略定位相统一。顶层设计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强化顶层设计将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根本保障,做好顶层设计要增强历史主动,善于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种顶层设计和战略定位,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又着眼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充分发扬了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系统思维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也需要抓住主要矛盾的重点突破。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既统筹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又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种业振兴行动等为突破口,带动整体提升。这种统筹兼顾的治理艺术,不仅体现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治理实践中,更要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设计中。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相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沃土。"民为邦本""德法并治""天下为公"等传统治理智慧,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新时代治理理念的重要来源。同时,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的时代潮流,治理谋划更需具备世界眼光和未来视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既传承古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精神,又创新国际合作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蕴含"天下大同"的中华文明基因,又回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需求,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思想。这种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国家治理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鲜明的时代气息。
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家治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唯有始终保持清醒和定力,在历史规律中把握主动,在矛盾问题中勇开新局,在风险挑战中增强韧性,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续写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壮丽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治理支撑。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基金“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精神研究”(项目编号:24ZXQH03)的阶段性成果。 (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