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而基层则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主战场”。辽宁朝阳县尚志乡深刻把握省、市、县关于三年行动的战略部署,始终将“决胜攻坚”作为核心目标,以产业发展提质为引擎、人居环境优化为底色、民生保障强化为根本、基层治理深化为基石,全员动员、全域攻坚,在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中探索路径,在回应群众期盼中践行使命,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实效的阶段性答卷。
畜禽粪污治理:以“生态优先”破题,构建种养循环新格局,夯实乡村绿色发展根基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畜牧业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粪污治理不仅关乎生态环境安全,更影响着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群众生活品质。尚志乡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扣农村人居环境安全与畜牧业健康发展双重目标,以“种养循环、全域治理”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让“养殖污染”变“生态资源”,为乡村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压实责任,“三方联动”强保障:建立乡政府主导、包村干部督促、站办所技术支持的“三方联动”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治理合力,督导建成村级集中堆沤池7处,开展专项执法12次,以刚性举措推动治理落地。同时,推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包保模式,发放告知信、签订养殖污染治理责任书376份,将主体责任压实到每一户养殖户;累计组织技术培训210人次,让养殖户既懂“养殖经”,又会“治污术”,从源头提升治理能力。
全域覆盖,“三级治理”无死角:针对规模场、专业户、散养户不同特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现粪污治理全域覆盖。规模场提标方面,对2家大型猪场“一场一策”升级改造,配套专业粪污处理设备,将原本的污染物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专业户达标方面,38家养殖专业户全部配建处理设施,粪污就近还林还田,形成“养殖—处理—还田”的闭环利用;散养户集中方面,336户散养户通过“自建+村级集中”双轨模式,实现统一沤制、规范利用,彻底解决散养户粪污治理难题。
种养循环,提升效能促转化:坚持“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精准匹配养殖规模与土地消纳能力,建立详细粪肥还田台账,主动打通蔬菜大棚、林果基地等粪肥利用渠道。这一举措不仅让粪污利用率大幅提升,更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推动农业生产从“化学依赖”向“生态循环”转变,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长效保障,多效共赢谋长远:将粪污治理纳入村级年度考核,以考核“指挥棒”倒逼责任落实;建立乡级调度平台,实时统筹解决粪污消纳难题,避免治理“一阵风”。最终,尚志乡形成了“养殖降本、种植增效、环境改善”的多赢格局,既守护了乡村的绿水青山,又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居环境整治:以“民生为本”发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擦亮乡村振兴幸福底色
人居环境是群众幸福感的“晴雨表”,更是乡村振兴的“脸面”。尚志乡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以“精细管理”为核心,通过建强队伍、优化布局、分类处置,推动乡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宜居宜业”升级,让群众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中感受乡村振兴的温度。
建强队伍,压实责任筑根基:一支稳定高效的治理队伍,是环境整治的“主力军”。尚志乡精选37名责任心强的建档立卡环保员,为每一名环保员划定专属责任区,明确每日早晚两次清扫的工作标准,乡村两级通过常态化抽查、不定期督导,确保清扫工作不打折扣;同时,将环保员工资保障标准设定为不低于6000元/年,以稳定的待遇留住人、激励人。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环保员、水管员、护林员、防疫员“以一当十”体系——每名“四员”联系至少10名亲友,通过“熟人带动”发动群众参与共建共管,形成全域覆盖的环境监管网络;同时统筹“四员”队伍联合巡查河道、森林、粪污排放,实现“一员多责、多员联动”,让环境治理既有“专人干”,更有“众人管”。
优化布局,减量控增提效率:垃圾收集点的规划,直接关系到治理效率与群众便利度。尚志乡坚持“便民高效、远离水源主干道”的原则,对全乡垃圾收集点进行重新梳理、科学优化,将原本的42个垃圾收集点精简至13个,并彻底清除公路、河道沿线的垃圾点,从源头减少垃圾露天堆放带来的污染,同时缩短垃圾转运距离、提升转运效率,让乡村道路更整洁、河道水质更清澈。
分类管理,精细处置见实效:垃圾“分得清”,才能“处理好”。尚志乡针对不同类型垃圾推行“六类精细化管理”,实现精准处置、源头减量。建筑废料选定6处销纳点引导定点堆放,避免乱堆乱占;可燃物质鼓励村民作为生活燃料或在庭院规范焚烧,减少垃圾增量;可回收物倡导农户自行回收或由保洁员定期上门回收,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畜禽粪污严格落实资源化利用要求,每村设1处堆沤池,执行“谁堆放、谁管理、收益归谁或集体”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秸秆秧杆推行“秸秆不入村”,鼓励农户在大田制成草块或在庭院整齐码放作为燃料,既保持村内整洁,又实现资源再利用;其余无法自行处理的垃圾,要求农户装袋投放至指定垃圾点,由环保员转运至村级、乡级中转站,形成“农户分类—环保员转运—集中处理”的全流程规范体系。如今的尚志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居住环境更舒适、生活更舒心,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愈发鲜亮。
信访稳定:以“源头治理”筑基,筑牢平安和谐新防线,护航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乡村振兴便无从谈起。面对历史债务重、涉诉案件多、重点人群基数大的复杂形势,尚志乡深刻认识到“信访无小事,民生大于天”,将信访稳定作为乡村和谐发展的首要保障,以矛盾排查为基础、以领导接访为抓手、以机制建设为支撑,全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目前已实现进京访零发生,为乡村振兴营造了安定有序的环境。
深化矛盾排查化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矛盾排查是信访稳定的“第一道关口”。尚志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按月开展全域重点排查,聚焦邻里纠纷、土地争议、涉法涉诉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查网络。在处置过程中,始终坚持“调解优先、司法兜底”原则,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优先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方式化解,减少群众诉累;对确实无法调解的,及时引导进入司法程序。截至目前,共排查纠纷37起,成功调解35起,引导司法程序2起,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不激化、不上行”。
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以法治保障公平:法治是维护信访秩序的“压舱石”。尚志乡严格遵循“法定途径优先”原则,对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依法依规及时解决,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无理诉求,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避免群众因误解引发不满;对缠访闹访、恶意上访等过激行为,坚决依法处置,维护正常信访秩序。针对涉法涉诉案件,由乡司法所主动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引导群众通过仲裁、诉讼等合法渠道解决问题,让信访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强化初访与积案攻坚,用实效赢得信任:初访处置不当易成积案,积案久拖不决易生矛盾。尚志乡高度重视初访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对初访问题在2天内完成调查核实与交办,以高效处置提升群众满意度,引导群众形成“逐级走访、依法信访”的意识。针对历史遗留积案,成立专项积案化解小组,实行“一案一专班、一案一方案”的攻坚模式,每周报送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化解策略,确保积案逐步清零,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
健全信访长效机制,靠制度巩固成效:机制建设是信访稳定的“长效保障”。尚志乡建立健全多项制度:坚持周二党政班子接访日制度,集中力量办理重大、复杂信访案件(上半年共接访4批25人次,办结2件,引导司法程序2件),并严格落实“大案2个月办结、一般案件1个月办结、紧急案件快速办结”的时限要求;建立月度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信访形势、协调解决重大信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落实“一案一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健全信访值班与考核制度,在重大节点安排专人值班,推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目标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并将信访工作纳入乡村两级年度考核,以制度刚性确保信访稳定工作常态长效。
其他重点工作:以“统筹协同”提效,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夯实乡村全面振兴支撑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统筹推进各领域工作、协同发力。尚志乡在抓好核心重点工作的同时,同步推进防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巩固脱贫成果等工作,以“全方位发力、多维度突破”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支撑。
防汛工作:守牢“人民至上”底线,筑牢生命安全屏障:防汛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必须守住的“底线工作”。尚志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汛理念,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科学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健全“乡—村—组”三级防汛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各责任人职责,确保指令畅通、行动迅速;在汛前完成全域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及241名需转移人口台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行“一对一”包保;提前规划应急避险路线,足额储备编织袋、救生衣等防汛物资;严格执行三级带班和村级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汛期信息及时传递、险情快速处置,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激活“产业发展”引擎,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尚志乡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2025年重点推进3个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560万元的米家沟村暖棚建设项目、总投资511万元的尚志村设施农业项目已完成预算评审,正在进行项目招标;总投资504万元的大车户村粉条加工厂项目有序推进,投产后将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在招商引资方面,尚志乡主动“走出去、引进来”,成功签约总投资10亿元的范家沟村鞍山岩开采加工项目(2024年6月签约),目前一期建设用地征收基本完成,待市政府专题会通过矿权出让计划后即可推进后续工作,项目建成后将为乡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安全生产:织密“安全防护”网络,守护乡村稳定发展环境:安全生产是发展的“生命线”。尚志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推行行业网格包保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环节,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并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发现一处、整改一处。2025年以来,已排查工矿商贸、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6大领域302家次,整改安全隐患444处;组织消防培训150人次,督促140余家生产经营场所制定应急预案;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条幅、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深化安全宣传教育,修订完善全乡应急预案,大力推进消防志愿站建设,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为乡村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巩固脱贫成果:守住“民生保障”底线,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返贫、巩固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底线要求”。尚志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473户脱贫户及6户监测户实行精准监测,建立动态台账,分类施策开展帮扶:组织技能培训70人次,帮助有劳动能力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安置弱劳力243人,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及时落实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政策,坚决防止群众因病因学返贫。同时,积极盘活19个经营性资产项目,年收益达137.85万元,惠及479户899人,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通过产业带动和“五比五争”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要我振兴”转变为“我要振兴”;强化党建引领,建强基层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以治理效能提升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生态治理到环境改善,从信访维稳到产业发展,朝阳县尚志乡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下一步,尚志乡将继续聚焦工作中的问题短板,以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更创新的思路,持续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全力冲刺三年行动“决胜攻坚”目标,努力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李文静 史鑫)